當我們從干洗店拿回衣服時,衣服除了衣形平整,還散發出一種特殊的芳香氣味,然而某業內人士的話可能會讓習慣了將衣物干洗的消費者產生顧慮:“即使選用正規的干洗機和干洗溶劑,干洗衣物也并非只利無弊。與衣物受損相比,干洗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更值得廣大消費者關注?!苯陙黼S著干洗業的迅速發展,干洗場所出現干洗劑中毒的事件已經屢見不鮮。質監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向我們揭示了導致“干洗危害”的元兇。
目前干洗行業使用的干洗劑主要有三種,分別以四氯乙烯、三氯乙烯和石油醚為主要成分。其中,在醫學上曾被用作麻醉劑的三氯乙烯,在我國目前被禁止用作干洗劑;石油醚對人體和環境的危害很小,但其易燃,且成本較高,所以,目前采用石油醚做干洗劑的干洗店也很少;而四氯乙烯由于毒性比三氯乙烯小得多,與石油醚相比成本比較適中,所以成了我國大多數干洗店的首選洗滌劑。
四氯乙烯又名全氯乙烯,屬低毒類,是一種無色而含“醚”氣味的非易燃液體,干洗后衣物的特殊香味就是由此而來。四氯乙烯能刺激皮膚和眼睛,偶然接觸皮膚不引起嚴重損害,但長期反復接觸可引起皮炎和濕疹。根據干洗本身的流程和原理,四氯乙烯在洗滌過程中已經能夠基本揮發干凈,并不會造成對人體的傷害。問題就在于,目前綠色環保型的封閉干洗設備在我國及世界各國的普及率并不高,加上很多干洗店工作場地小,通風不好,從開啟式干洗機內泄露出來的四氯乙烯不能及時疏散,因此對顧客和從業人員都形成了一定威脅。
早在1997年,國家計委和國家環保局就已聯合發文,決定2010年最終淘汰四氯乙烯等氯氟化合物;國家國內貿易局也于2002年宣布,從當年起我國將逐步淘汰非環保的開啟式干洗機,改用環保型封閉式干洗機。只要避免光顧那些設備、技術、衛生都沒有保障的街邊小店,“干洗”的質量和安全性還是值得消費者信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