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人們還沒開始吃飯就會老是感覺到自己的嘴巴里面有咸味,無論是喝多少的水都是無法得到好轉的,反而還會讓這種感覺變得更加的明顯一些,而且還會讓自己口腔當中的痰液變得更加多一些的,所以說就要通過中藥材來進行一個調(diào)節(jié)的,從根本上面來達到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這樣的話才不是只治標不治本的,可以完全的得到好轉。
口咸是指自覺口內(nèi)有咸味的感覺,有時伴有咸味痰涎吐出。見《醫(yī)學正傳·口病》:“腎熱則口咸。”《張氏醫(yī)通》卷7:“口咸,腎液上乘也。六味地黃丸,加五味烏鲗骨。”《奇效良方·口舌門》:“五臟之氣偏,由是諸疾生焉。且咸則為寒。”由此可見口咸亦有腎虛寒與腎實熱之分,二者均為腎液上泛所致。
1、腎陰虛
臨床表現(xiàn)
:口咸或吐少量咸涎,伴咽干口燥,頭昏耳鳴,腰膝痠軟,五心煩熱,夜寐不安,舌紅苔薄,脈沉細而數(shù),尺脈無力。治法
:滋陰降火,壯水之主。方藥
:大補陰丸或滋腎丸。大補陰丸:熟地、龜板、黃柏、知母。滋腎丸:肉桂、黃柏、知母。2、腎陽虛
臨床表現(xiàn)
:口咸,全身倦怠,氣短乏力,畏寒肢冷,腰腳痿軟無力,夜間尿頻,舌淡胖有齒痕,脈沉細無力。治法
:溫補腎陽。方藥
:桂附八味丸加五味子。熟地、山藥、棗皮、丹皮、云苓、澤瀉、肉桂、附片、五味子。3、脾濕不化
臨床表現(xiàn)
:口咸而粘膩,不欲飲水,納呆,頭重如裹,四肢沉重,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膩,脈滑。治法
:醒脾化濕。方藥
:二陳湯(半夏、橘紅、茯苓、甘草)加旋復花、藿香、檀香、吳茱萸。口咸的病因有很多,包括膽囊疾病、胃腸疾病、急慢性炎癥、口腔疾病、內(nèi)分泌疾病、精神情緒等因素。
口咸現(xiàn)象首先要弄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對癥治療,方能達到藥到病除,不然的話不但會貽誤病情,有些藥物甚至還會帶來一定的副作用,傷害我們的身體健康。同時平時應該清淡飲食、禁煙酒、避免晚睡等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