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凌晨兩點后才入睡容易打亂生理時鐘,對身體新陳代謝帶來嚴重影響,容易增加心臟病風險。
睡眠是一個系統工程
其實,睡覺并不是倒在枕頭上,蓋上被子合眼一宿,再睜開眼睛醒來這么簡單,它是一個復雜的漸變過程。為什么我們有時醒來后,身體會神奇般地恢復力量,而有時卻感覺比睡覺之前還累呢?這便是睡眠的深度和狀態所不同而導致的。
我們到底需要睡多久?
白天經常腦袋“放空”或昏昏欲睡嗎?星期一早上總是很難從床上爬起來嗎?如果是這樣,你一定會斷定:“我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所帶來的害處,相信我們都耳熟能詳了:精力不濟、反應遲鈍、記憶力衰退、免疫力降低,甚至是機體的過早衰老。目前最普遍的說法是,一個成年人應該擁有的睡眠時間是7~8h,但一項實驗卻得出了個聳人聽聞的結論:“每天睡8h會讓你死得更快。”
這項實驗長達6年時間,對一百萬名年齡介于30歲和102歲的對象進行了觀察。在這項實驗中,研究對象的年齡、病史、健康情況等都已被考慮進去,他們是跟與自己身體狀況相似的對象作比較的。
研究發現,每天僅睡6~7h的人比每天睡超過8h,或少于4h的人死亡率要低很多。其中,每天睡7h的人死亡率最低,而即使是只睡5h的人,這個系數也要低于睡夠8h的人。專家認為,周末或節假日補充睡眠,對年輕人來說,還是比較有效的,但長此以往,會打亂身體正常的生物鐘。
睡眠小建議
1、跟著太陽同起落
盡可能地在太陽升起的時候起床,或在起床時點一盞很亮的燈。明亮的光線會讓人體生物鐘調整到最佳狀態。每天在晨光中曬上1h,你會覺得精神奕奕,而晚上也更容易睡著。
2、別躺在床上干瞪眼
如果你躺著實在睡不著的話,也別在床上干熬著。起來到別的地方做做放松的事,看看書報,聽聽音樂甚至看看電視,直到你覺得疲倦為止,只是要避免讓自己太過于興奮。干躺在床上的焦急感,往往會讓你更難睡好。
3、調整一下室溫
把室溫調整到舒服的狀態,太熱或太冷的房間,都會讓你的身體緊張,更難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