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很多的人對于肥胖癥并不是非常的了解,其中就包括大家不知道身體體重超過多少才算患有肥胖癥這種疾病,其實在人們的生活中通過觀察自己的體重能夠判斷是否患有肥胖癥,所以在平時生活中對于如何測量自己的標準體重是非常重要的,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一般來說,超過標準體重的10%,稱為超重,而超過20%,就屬于肥胖了G肥胖又根據(jù)超過標準體重的程度而分為輕度肥胖(超重20%)、中度肥胖(超重30%)和重度肥胖(超過50%)。但是健美運動員,即便體重超過20%,亦不屬于肥胖范疇。
某些輕、中度肥胖的單純性肥胖癥患者,就診前可以沒有任何“自覺癥狀”,但如果仔細詢問病史和家族史就可以發(fā)現(xiàn),所謂的沒有癥狀只不過是自己沒有去重視這些表現(xiàn)罷了,并非真的沒有癥狀。
重度肥胖癥患者常常會出現(xiàn)乏力、氣短、關節(jié)疼痛、全身或局部水腫及活動困難等癥狀。肥胖甚至可以造成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并因此導致患者出現(xiàn)抑郁、焦慮等心理障礙。
單純性肥胖癥患者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癥、靜脈曲張、痛風、關節(jié)炎及某些癌癥的危險性明顯高于正常人,病死率也隨之增加。
人的體重增加,與諸多因素有關,其中脂肪組織的堆積過多是一個重要方面。除此之外,組織或體腔中水分過份潴留,以及肌肉發(fā)達等,也可使體重增加。
無論是單純性或繼發(fā)性肥胖癥患者都會出現(xiàn)一定的臨床癥狀。除繼發(fā)性肥胖癥患者的原發(fā)病癥狀外,肥胖癥患者臨床最常見的癥狀就是體重增加,活動時呼吸急促,以及不明原因的肌肉酸痛。
肥胖,除了用體重超重百分比來判斷外,還必須考慮其他因素。由于引起體重增加的原因不只是脂肪組織增多,諸如運動員(特別是健美運動員)的肌肉發(fā)達,或者重度水腫的患者,他們的體重都有可能超過正常值范圍,但不一定屬于肥胖。
相反,體重沒有達到超重體重者,并非就不是肥胖者。因其生活安靜缺乏運動,熱能沒有消耗,脂肪在體內(nèi)積聚,肌肉相對減少,其功能性的細胞組織減少,肌肉組織被脂肪組織與結締組織所代替,但因其身體的脂肪超過正常,也屬于肥胖。
對于肥胖癥的判斷標準來說,相信有很多的人都會選擇通過體型進行判斷,其實通過這種方法進行判斷肥胖癥是錯誤的,就目前這簡單的判斷方法來說還需要考慮患者的身高、體重和脂肪厚度綜合進行分析,才屬于最科學的診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