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造影檢查是一種觀察腎臟相關情況的成像測試,可以通過它來觀察泌尿系統相關臟器的情況,還可以看到血液流向腎臟的情況。對于測試,放射科醫師將造影劑注入動脈,將血液帶入腎臟。然后用X射線圖像觀察染料在腎臟血管中的流動。x射線使用少量的輻射來創建骨骼和內臟的圖像。腎臟造影檢查是一種X射線,在腎臟造影檢查期間使用熒光檢查,透視是一種x光片。
腎臟造影是通過使用醫學影像設備實現的對腎盂、輸尿管、膀胱等泌尿系統臟器的影像呈現過程,在早期X線檢查設備普及初期,一般是利用引入對比劑來實現泌尿系統的高密度影像以區別其他部位。
隨著CT、磁共振等造影技術和介入手術在臨床上的應用逐漸廣泛,頻繁使用造影劑會產生一種新的疾病,即“造影劑腎病”。
造影劑腎病這個名詞對于大部分患者來說,可能相當陌生。它是指排除其他原因的情況下,使用造影劑后2至3天內發生的急性腎損傷(血肌酐水平較基礎值上升25%)。
造影劑腎病的臨床癥狀一般比較輕微,多數患者沒有少尿表現,一周后可自行好轉,在臨床上容易漏診,診斷主要依靠血液學檢查。但是也有一些患者可出現少尿、無尿、皮疹、過敏性休克等癥狀,甚至出現腎功能急劇惡化需通過透析治療。
目前認為造影劑腎病的診斷主要有以下幾點:1.有明確的造影劑接觸史。2.排除其他可能導致急性腎損傷的原因如血容量不足、感染、休克、使用損害腎臟藥物等。3.接觸造影劑后復查血肌酐水平,是否較基礎值上升25%。
高齡、原有腎臟疾病(如腎功能不全、腎病綜合征等)、低血壓、貧血、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血容量不足等都是發生造影劑腎病的高危因素,因此在這些患者中,應盡量避免使用造影劑,對于已經使用造影劑的高危患者需要密切隨訪腎功能,一旦發現造影劑腎病就應及時治療。
那么,該如何預防和治療造影劑腎病呢?
造影劑的選擇和用量盡量選擇對腎臟損傷比較小的造影劑,如非離子型造影劑優于離子型造影劑。另外,盡量減少造影劑使用次數,延長兩次造影的間隔時間,減少單次的造影劑使用劑量。
水化是目前為止公認的防止造影劑腎病的有效方法,它可使造影劑更快地排泄,減少造影劑在腎臟沉積,同時還可以糾正部分患者容量不足的狀態。另外,靜脈滴注碳酸氫鈉堿化尿液也有一定療效。
避免使用損害腎臟藥物一些可引起腎損害的藥物如非甾體類抗炎藥、氨基糖苷類等抗生素應盡量避免使用。
其他治療N-乙酰半胱氨酸、前列腺素E1、茶堿類等藥物可能有效。少尿的患者如經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可予以透析過渡。另外,血液濾過也可作為一種防治造影劑腎病的方法。
造影劑腎病重在預防,對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應盡量避免使用造影劑,如權衡利弊后必須行造影檢查者,應在造影前積極糾正誘因,使用低腎毒性的造影劑,并給予水化治療。造影后及時監測血肌酐水平,從而達到早期診斷和及時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