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干舌燥相信很多人都有過,明明沒有吃什么偏咸的食物,但卻總感覺口干。剛剛才喝了水大半杯水,但不一會又感覺口干了。感覺一天要不停的喝水,才能暫時得到緩解。
為什么會口干舌燥呢?經常口干舌燥是怎么回事,應該吃什么食物好呢?今天,我從中醫那里為你找到了良方,一起去看看吧!
口干是怎么回事?經常口干舌燥是干燥綜合征嗎?
一位48歲福建女患者,說今年以來口干舌燥,總想喝水,擔心是糖尿病,但反復檢查,血糖、尿糖都正常。最近,患者口干更厲害了,吃饅頭、米飯都要用水送下才行,懷疑是干燥綜合征。
其實,“口干”與“干燥綜合征”既有關系,又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一種感覺或者是一種癥狀,后者則是一種特定的疾病,患者不能望文生義,隨意給自己戴帽子。
1、口干多數是生理性的
口干作為人皆有之的感覺,絕大多數是生理性的,口干——攝水的條件反射環路就是其中之一。神經系統的下丘腦外側區中存在著攝水中樞,當人在少飲、運動、失血等情況下,隨著機體水分的減少,血液就會變稠,醫學上叫做血液高滲化。
這一生物信息刺激了攝水中樞就會產生渴覺,即口干感。同時,人的本能也會讓泌尿系統放慢“工作節奏”,少撒尿。人體通過這種負反饋機制,就能控制住水的進出口,使身體保持必要的水分。
因此,生理性口干的特點是,口干感常發生于超出正常生理活動量的初期,口干程度與失水量有關。
對策
解除生理性口干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時補充水分,而喝飲料、喝酒,或吃酸味東西都不是好辦法。
2、藥物性口干有些可避免
還有一些人口干是由于藥物引起的,多見于長期服同一種藥物的慢性病患者。有統計顯示,64%的口干癥與長期服用同一種藥物有關,高血壓、憂郁癥、甲亢、水腫等患者不得不長期服用某種藥物,都可引起口干,而可能引起口干癥狀的藥物有數百種之多。
最常見的引起口干的藥物有利血平、甲基多巴等抗高血壓藥物,抗抑郁藥尤其是三環類抗抑郁藥,抗甲亢藥物,鎮靜劑,利尿劑,抗副交感神經類藥物,α受體和β受體阻滯劑等。一些用于急診的藥物,如常用于緩解膽絞痛的阿托品等也可能造成口干,蒲公英、大蕁麻等部分中草藥和辣椒、大蒜、銀杏等也可引起口干癥。
對策
解決藥物性口干的方法是盡量避免使用有口干副作用的藥物。需長期服用某種藥物的慢性病患者,可在醫師指導下適時更換藥物;對于治療某種疾病特殊有效而又有口干副作用的藥物,可權衡利弊后再使用;必須使用時可服用一些能改善口腔癥狀的其他輔助藥物,如有滋陰生津功效的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