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剛出生不久的嬰兒有吐奶的習慣,這可不是小孩子調皮或是生病了,而是小孩在生長發育階段出現的正常生理現象。這是因為嬰幼兒的腸胃沒有發育成熟,食管肌肉張力低,因此容易發生吐奶的現象。下面詳細分析一下小孩吐奶是什么原因?
由口腔吃進去的奶,先經過一條管道叫食管,然后進入胃內。胃有兩個門,一個是與食管相連接的叫賁門,即胃的入口,另一個是與腸道相接的叫幽門,即胃的出口。嬰幼兒食管肌肉的張力較低,容易引起擴張,同時蠕動比較慢,故而食物容易淤積。賁門比較松弛,關閉不緊,易被食物沖開。當胃內食物稍多時,可以沖開賁門而倒流回食管。幽門關閉較緊,容易受食物的刺激而發生痙攣,使出口阻力更大,食物通過緩慢或難以通過,食物則由幽門處反流到賁門處,破門而出。
新生兒的胃部,從正面看是橫躺著的,呈不穩定狀態,同時賁門部位(胃部入口)還比較松。也就是說,大人吃飯時,當食物進入胃部后,賁門會通過收縮來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于嬰兒的胃賁門部位還不能很好地進行收縮,從而導致進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較容易地流回食道。另外,與大人相比,新生兒的喉頭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們含乳頭的方式比較笨拙,從而導致吃奶時空氣容易與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當孩子打嗝或身體晃動時,吃進去的奶也就比較容易被吐出來了。寶寶吐奶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吐奶后,寶寶的精神狀況并沒有什么改變,神色很好,食量穩定。如果寶寶頻繁吐奶,伴有啼哭,精神和大便情況改變,則說明有疾病存在,需要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以上就是對小孩吐奶是什么原因的解答。大人可以采用一些方式來防止孩子吐奶,就是俗稱的拍奶嗝,方法是喂完奶后,讓孩子趴在大人的肩膀上,輕拍孩子的背部,將孩子吃奶時吸到胃里的空氣拍出來,這樣就能防止漾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