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一些嬰幼兒腦癱的癥狀不太明顯,常被誤認為是其他疾患,如缺鈣、缺鋅、營養不良等。也有一些腦癱患兒在幼兒時期就出現了腦癱的各種癥狀,但依然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導致因錯過最佳治療期而造成終身殘疾。甚至有些患兒是在好幾歲后才被家長發現異常,而白白耽誤了最佳的診斷與治療果時機。
腦癱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的重要性
對于腦癱患兒來說,只有早期診斷才能做到早期治療,世界各國的醫學專家都非常重視這個問題。對于具有高位因素的腦癱危除兒或腦損傷危險兒的早期診斷分為超早期診斷(出生后3個月內做出腦癱診斷)及早期診斷(出生后6個月或9個月內做出腦癱診斷),早診早治對腦癱患兒來說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1、嬰幼兒時期的運動系統處于發育階段,早期發現運動異常,早期加以糾正,更加容易取得較好的療效。
2、促進正常運動發育,抑制異常運動和姿勢按小兒運動發育規律,進行功能訓練,循序漸進促使小兒產生正確運動。
3、有利于利用各種有效的手段對患兒進行全面、多樣化的綜合治療,除針對運動障礙進行治療外,對合并的語言障礙、智力低下、癲癇、行為異常也需進行干預,還要培養他面對日常生活、在會交往及將來從事某種職業的能力。
4、有利于家庭訓練和醫生指導相結合。腦癱的康復是個長期的過程,短期住院治療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許多治療需要在家庭里完成,家長和醫生密切配合,共同制定訓練計劃,評估訓練效果,在醫生指導下糾正不合理的訓練方法。
另外,小兒腦癱早期發現后不能寄希望于不治自愈,一定要抓緊時間進行治療。近年來各國學者研究結果表明,腦癱患兒如能及時接受早期治療,除極嚴重者之外均可以達到正常化。一旦孩子確診,家長不要悲觀失望,要立即帶孩子進行綜合康復治療,切忌以為靠用藥就能治好病或亂投醫,而失去最佳治療時機。因為嬰幼兒的腦組織處于生長發育旺盛時期,腦機能的代償性強,可塑性大,如果在這個時期,從外界給予刺激治療及功能訓練,可以使損傷的腦組織在不斷的發育過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代償,年齡越小,運動技能恢復的可能性越大。早期治療,因異常姿勢尚未固定,而容易調節與糾正,可防止患兒肌體攣縮、變形等繼發性損傷,所以腦癱提倡早期治療。
如何對腦癱進行早期診斷呢?
診斷腦癱主要根據臨床表現進行,條件有以下幾點:
1、運動發育落后;
2、異常姿勢及姿勢反射異常;
3、肌張力異常;
4、神經反射異常;
5、需要排除其它神經系統疾病如智力低下、先天性肌遲緩等疾病。
染色體、生化分析、腦電圖、CT等結果對發現腦癱的病因、腦的結構和功能、制定治療方案及預后判斷等有很大的幫助,但不是診斷腦癱的必需條件。腦癱病人大約1/3合并智力低下“雙側額部腦溝稍寬大”這個腦部問題不是很嚴重,需要動態觀察。這個腦部結構可能是影響他的動作發育的重要因素。
腦癱治療不應晚于8歲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50%的腦癱患兒可以通過手術進行治療,特別是發病率占到7%%以上的痙攣性腦癱,只要能夠在患病早期(最晚不應遲于8歲)得到針對性的醫治,那恢復的前景還是很樂觀的。
小兒腦癱的治療必須強調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這就要求做家長的要多加了解各種小兒腦癱癥狀,對孩子的觀察要細微,發現異常的時候就及時送到醫院做檢查,不可以馬虎了事。